一到秋冬就手脚冰凉,如何固卫气,暖手脚?
发布时间:2020-11-3  作者:   打印  关闭

每到秋冬时期,我都要提醒大家,要注意“固”卫气了!

因为“寒气”入侵身体,最先伤到的就是卫气。它是属于阳气的一部分,就好像身体的“卫士”一样,时常浮在我们体表帮助身体抵御外邪,保持身体温度。

卫气有没有固住,最重要的就是看你手脚冰凉的情况。而手脚冰凉的程度,反应的其实都是我们体内气血的强弱。

何谓“卫气”

《灵枢·本藏》:"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合者也""卫气充则分肉解利,皮肤调柔,腠理致密矣",即指皮肤的屏障防卫机能。

《素问·痹论》:"卫者,水谷之悍气也,其气慓疾滑利,不能入于脉也,故循皮肤之中,分肉之间,熏于肓膜,散于胸膛",指卫气运行于脉管外的分肉间隙,也似已感应到T细胞免疫体系等的产生部位,"肓膜"疑指胸腺等中枢免疫器官。

运行于脉外的气。卫有保卫、卫护之义。与营气相对而言,卫气属阳。卫气生于水谷,源于脾胃,出于上焦,行于脉外,其性悍,运行迅速而滑利。具有温养内外,护卫肌表,抗御外邪,滋养腠理,开阖汗孔等作用。卫气不固和营卫不和都会导致疾病发生。卫气主要由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所化生,是水谷之气中比较慓悍滑疾的部分。

“固”卫气,要先活血

我们可以把身体比作是一片湖,湖面就是卫气,湖面下的水则是血液。只要寒气一来,整个湖面就会结冰,但湖面下的水还是在流淌的,血液依然在流通。

这就属于卫气已经开始“不固”的表现。这时人们大多只是觉得手脚冰凉或者麻麻的,但没什么疼痛的感觉,皮肤颜色会比较白。这种情况,就需要先提振全身阳气,让卫气活跃起来,艾灸就是个不错的方式,运动也可以,能很快的让气血流通到四肢。

但如果卫气一直没有“固”住,身体内本身阳气又不足,寒气就很容易入侵到我们身体内部,“寒则血凝”。这时人们不仅容易感觉到手脚冰凉,连皮肤颜色也会出现变化,严重点的还有疼痛感。

这种情况,一定要记得先活血,再补气血。因为在气血瘀滞的情况下,单单只是补气血,只会让瘀滞的情况更严重,不仅补不进去,还容易补上火,反而是得不偿失了。

 酒酿羹,补气活血,固卫气 

如果你已经开始感觉到自己手脚发凉了,可以试试喝点酒酿羹,它不仅补气,还能活血,可以从身体内部来帮我们“固”卫气,喝上一段时间,手脚冰凉的情况会缓解很多。

酒酿羹的主要食材有醪糟、山药、桂花、藕粉,几乎都是属于秋天独有的风物。醪糟,古人称之为醴,不少人还会叫它酒酿、甜米酒、江米酒,制作方法虽然南北间会有些许差异,但大体都是以糯米为底。

醪糟最特别的地方在于,它不仅补气,还可以活血。糯米本身就能补气、补血,把糯米酿成醪糟后,糯米就带上了酒性,酒性最大的特点就是善于流窜,能走全身经络,把气血带动到身体各处。

因为很多时候,只有把旧的血液排出去,身体才会源源不断的生出新血。如果有多余的淤血,身体是不会再生出新血的。而醪糟就很好的权衡了这点。

除此之外桂花,它性温,有发散风寒的作用,熟悉桂花的都知道,它的香味穿透能力是很强的,这股穿透力也能够打通我们身体瘀滞的气血。

而其他食材,山药和藕粉都是健脾的,脾为气血化生之源,脾胃补好了,气血才可以源源不断的生出,温养我们的身体。

 艾灸四个穴位,调动全身阳气

对于手脚冰凉的人来说,在秋冬时艾灸是很重要的事。

一是能帮身体驱散寒气,二是艾灸能补充阳气,滋养我们的五脏六腑。

这时候艾灸,我会比较建议灸劳宫穴、涌泉穴、关元穴、足三里穴这四个穴位。

• 劳宫穴、涌泉穴,调动全身气血,活跃卫气

当你感觉自己手脚冰凉时,可以艾灸劳宫穴和涌泉穴,快速的调动全身气血,让卫气活跃起来。它们分别在我们的手以及脚上,有行气调血的作用,平时按摩一下也很管用。

 关元穴、足三里穴,补阳气,充盈卫气

如果你想在日常中为身体填补阳气,让卫气充盈起来活络气血,那么可以艾灸关元穴和足三里穴。关元在我们的肚脐下方,是温补阳气最强大的穴位,而足三里穴则是在膝盖上,可以增强脾胃的运化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秋冬时艾灸一定要注意保暖,刚刚灸完也不要立刻洗澡。艾灸时我们的毛孔是打开的,很容易被各种寒邪、风邪入侵身体,最好是等一个小时之后再用温水洗澡。

冬天的脚步慢慢临近,寒气逐渐占据主导位置。其实只要你会调养,不靠暖宝宝、热水袋,一样能在秋冬享受到温暖。

 

Copyright © 2020-2022 嘉兴元一医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浙ICP备1805780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