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来了‖立冬养生:滋阴潜阳、 少食生冷
发布时间:2021-11-6  作者:艾仁德   打印  关闭

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九个节气。立意味着开始,立冬也就是冬天的开始。

立冬一到,气温越来越低的同时,降水也开始减少。古语中说“水始冰”“地始冻”就是从立冬开始的。

在古代立冬是一年中的大节,人们要举行各种庆祝仪式。如今我们也常说“立冬补冬,补嘴空”。只有学会养生之道,才能让我们在寒冷的冬季保持活力。

吃三样

老话说:药补不如食补。人离不开五谷杂粮,养生的关键在饮食。

1、羊肉萝卜

羊肉性温,能够御风寒补身体,冬季吃羊肉能够让我们寒冷的身体暖和起来。萝卜能够为我们在干燥的冬季提供大量的水分与维生素。

二者同煮能提供给我们所需的能量与营养,对于不喜欢吃羊肉的人来说,还可以把羊肉换成牛肉或者乌鸡。

2、海带排骨

甲状腺素能增强人体的基础代谢率,加快皮肤血液循环,帮助人们抵御严寒。海带等海产品中碘含量丰富,含碘的食物可以促进甲状腺素分泌。

排骨作为我们日常中常吃的肉类,蛋白质含量丰富,能为我们在冬日提供能量。

3、香菇牛柳

香菇热量低,蛋白质、维生素含量高,能促进体内钙的吸收。牛肉的蛋白质含量丰富,有滋养脾胃、强筋健体的功效,很适合冬季食用。


喝三样


立冬之后天气更加寒冷,这时要避免吃一些生冷的事物,在喝的方面也尽量选择热饮。

1、红薯粥

冬季红薯大量上市,红薯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与膳食纤维,对于老年人或者便秘患者来说有很好的润肠通便作用。

红薯中含有大量的钾元素,对于心脑血管病患者很有好处。红薯中的糖蛋白还能提高人体的抵抗力。

2、鲫鱼汤

我国民间有“冬鲫夏鲇”之说,鲫鱼营养丰富,所含脂肪少,蛋白质及微量元素多,具有益气健脾的功效。鲫鱼汤中所含的有害胆固醇较少,常吃鲫鱼对心脑血管病患者来说大有好处。

但要注意,鲫鱼不能与冬瓜、蜂蜜、猪肝等同食。

3、紫菜蛋花汤

紫菜蛋花汤是最平常不过的一道汤,但这道汤营养价值却很高。紫菜中含有丰富的碘,能够帮助刺激甲状腺的分泌。

紫菜中鲜味元素突出,能够很好的引起人的食欲,让人在冬日里胃口大开。


记三样


除了日常饮食,要想在冬日里有一个好身体,还有三样一定要记牢!

1、脚要暖

“病从口入,寒从脚起”,要想暖暖和和,健健康康的度过寒冬,就要注意脚部保暖。对于老年朋友来说可以选择棉鞋或者有厚度的羊毛袜子,爱美的年轻女性不要为了好看让脚受罪。

“睡前洗脚,赛吃补药”,泡脚也是一种保暖脚部的方法。泡脚的水温不宜过热,最好40℃左右,糖尿病患者及心脑血管病患者泡脚时间不宜过长。

2、睡要早

进入冬季,天黑的早了,白昼越来越短,黑夜越来越长。与这种自然相对,人体的作息也要做出相对的改变。

冬季的最好晚上十点之前睡觉,早上七点左右起床,遵循“早睡晚起”的规律。

3、头戴帽

头部颈部是最容易受寒的地方,冬季又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期,保证颈部不受寒可以减少多种疾病的发生。现在昼夜温差较大,老年朋友出门不妨带条围巾、披肩或者带顶帽子。头部颈部不受寒,身体才能好。

居:18-23℃


室内环境要保持一定的适宜温度,既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18~23度之间比较合适。冬天千万不能太热了,本来就干燥,越热湿气越蒸发,室内温度和室外温度相差很大,也容易感冒。

防呼吸系统疾病

预防疾病“三字经”:勤洗手、常通风、强锻炼、多菜果、多喝水、睡好觉、心平静。

防心脑血管病

冬季温度下降,血管缩小,血液变粘稠,血压升20毫米汞柱,还更容易出现痉挛、心梗。所以天寒地冻时,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一定要注意。

1.保暖,不能吃凉的东西。

2.晨起一杯水。凌晨起床时间叫“魔鬼时间”,是心脑血管病突发事件高发时期。所以一定注意清晨一杯水,稀释血液,活跃、冲洗一下胃肠道、排毒排尿。


消除皮肤瘙痒

1.忌烟酒,忌辛辣的食品。

2.减少洗澡次数。冬天越洗皮脂腺分泌越少,所以一周一个澡就够了。

3.洗澡的水温不要太烫。越烫皮脂腺越受影响,适宜就行了。

4.洗完澡后,赶紧抹点油。擦点含甘油多的,可以保护皮肤,这样减少皮肤干燥造成的皮肤发痒。

5.多吃新鲜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C,也提高皮肤抵抗力。

6.多喝水,排毒养皮肤。

Copyright © 2020-2022 嘉兴元一医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浙ICP备1805780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