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立,建始也;冬,终也,万物收藏也。立冬不仅仅代表着冬天的来临,准确地说,立冬是表示冬季开始,万物收藏,归避寒冷的意思。
立冬又叫“交冬”,时序进入冬令,民间有“入冬日补冬”的食俗。古人认为天转寒冷,要补充身体营养。饮食调养要遵循:“秋冬养阴”、“无扰乎阳”、“虚者补之,寒者温之”的古训,随四时气候的变化而调节饮食。也就是说要少食生冷,但也不宜燥热。
我国幅员辽阔,南北纵跨数十个纬度,因而存在南北温差。立冬之后南北温差更大,食补养生也是大有不同。
在我国南方,立冬人们爱吃些鸡鸭鱼肉。在台湾立冬这一天,街头的“羊肉炉”、“姜母鸭”等冬令进补餐厅高朋满座。许多家庭还会炖麻油鸡、四物鸡来补充能量。我国北方,人们则吃饺子。因为饺子是来源于“交子之时”的说法。
冬天是天寒地坼,万木凋零,生机潜伏闭藏的季节,人体的阳气也随着自然界的转化而潜藏于内。此时养生应顺应自然界闭藏之规律,以敛阴护阳为根本。《本草从新》中对艾叶的记载为“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性”,所以,此时艾灸也很是关键。
立冬时节阳气衰微温度反复,正是流感易发时节,艾灸能补充阳气,扶正祛邪,补益强身提高免疫力,让我们度过一个温暖的冬天。常艾灸以下穴位有助于冬天御寒。
神阙穴
常灸神阙穴会起到温补元阳、健运脾胃、延年益寿的作用。
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是一个强壮身心的大穴。足三里穴具有补脾胃、调气血、助运化、补虚弱、扶正培元、祛邪防病的作用。
气海穴
“气海一穴暖全身”,意思是说气海穴有调整全身虚弱状态、增强免疫力的作用。气海穴具有培补元气、益肾固精的作用。
肾俞穴
肾俞穴是五脏六腑之精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是调节脏腑功能、振奋人体正气的要穴。肾俞穴具有调理肾气、强健腰脊、健身体、壮元阳的作用。
大椎穴
大椎穴为“诸阳之会”,阳主表,取之通阳解表,是外感病退热之要穴,有解表通阳,补虚宁神的作用。
立冬之后,在日常生活中应更注重养生。身体的健康和养生之道息息相关,我们应从改善饮食起居等生活习惯做起。
滋补原则
从立冬开始,寒冷气候影响人体的内分泌系统,以增加肌体的御寒能力,这样就造成人体热量散失过多。因此,立冬时节的营养应以增加热能为主。可适当多吃瘦肉、鸡蛋、鱼类、乳类、豆类及富含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食物。
不可盲目进补
补冬不仅有南北差异,还要因人而异,因为食有谷肉果菜之分,人有男女老幼之别,体有虚实寒热之辩,本着人体生长规律,中医养生原则:少年重养,中年重调,老年重保,耋耄重延。故“冬令进补”应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清补、温补、小补、大补,万不可盲目“进补”。
起居调养
冬月不宜清早出夜深归,冒犯寒威。”早睡以养阳气,迟起以固阴精。有句俗语:春困秋乏夏打盹儿,睡不醒的冬仨月。中医讲究春发夏长秋收冬藏,冬天应该是一个养精蓄锐的季节。冬季养生要保证充足的睡眠,这样有益于阳气潜藏,阴津蓄积,立冬后的起居调养切记“养藏”。
提神醒脑
冬天喝茶可以提神醒脑,使人精神振奋,增强记忆力,兴奋中枢神经,增加运动能力,刺激胃液分泌,帮助消化,增进食欲,消除口臭,消除疲劳,促进新陈代谢。茶含有人体需要的多种维他命和微量元素,尤其是绿茶还能防癌抗癌,对人体起到良好的保健作用,长期从事电脑工作的人更应常饮茶。
冬季养胃
冬季养生晨起服热粥,晚餐宜节食,以养胃气。天冷时,清早起床喝上一碗热粥,可以帮助保暖、增加身体御寒能力,能预防受寒感冒。对于喉咙不适、发炎疼痛的人,温热的粥汁能滋润喉咙,有效缓解不适感。
- 艾灸的功效与发展趋势 2020-11-3
- 一到秋冬就手脚冰凉,如何固卫气,暖手脚? 2020-11-3
- 脱发、发质不好、头屑多、容易出油……需要怎么做才能好转? 2020-11-2
- 肝脏不好怎么艾灸? 2020-11-1
- 下肢静脉曲张怎么艾灸 2020-11-1
- 艾灸祛斑,做素颜女神 2020-11-1
- 冬季来临,老年人该如何养生呢? 2020-10-30
- 灸透这几穴,横扫体内湿寒! 2020-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