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秋冬季,人们的活动量就逐步减少,基本上是能躺着就不坐着,能站着就别走动。加之天气冷了我们要藏精养阴,身体时常要补一补,免不了管不住嘴迈不开腿,于是又给身体造成了许多负担。
其实,养生没有这么复杂。今天,小艾就教大家几个简单的养生小诀窍,动动手动动脚就能完成的那种!
单举手臂调脾胃
单举手臂这个动作源于八段锦,在宋代的时候就已流传于世,对脾胃有很好的调节作用。
“脾胃为后天之本”,胃气主降,脾气主升。通过升降有序的运化,将水谷精气输送到全身各处,滋养机体。所以,调养脾胃的关键是使其符合脏腑气机的变化规律。
具体做法为:
自然站立,两膝微微弯曲,两手捧在小腹前,掌心向上;然后左手翻掌经过胸前往上举,右手翻掌向右胯旁下按,两掌一上一下撑开,同时两腿站直,把整个身体拉伸开;手臂上举时缓缓吸气,小腹微收,手臂下落时慢慢呼气,小腹微松;略停两秒后,两手原路返回。
同时配合艾灸脾俞穴、血海穴,有强健脾胃、调理中气的作用。
展肩阔胸宣肺气
肺是所有脏器中最娇嫩的,调养以宣散为主。模仿拉弓射箭的动作可引动肺经,宣散肺之浊气,增强肺宣发和宿降的生理功能。这个动作不仅适合肺病患者,也很适合久坐一族。
具体做法为:
两掌合抱于胸前,然后左手变八字掌,右手像拉弓一样变勾手,同时向左右两侧水平分开;左臂伸展,右臂屈肘,就像古人开弓射箭一样,展胸夹背,用力伸展,稍停两秒;接下来两手均变掌,两臂侧平举,然后合于胸前,再换右手做另一侧,重复30次。
通过展肩扩胸及后背松紧的变化,可以刺激督脉和背部腧穴;八字立掌和勾手等指端末梢的变化,可刺激分布在手指和手腕的肺经穴位,如少商、太渊等,进而起到宣发肺气、提高肺功能的作用。
同时配合艾灸肺俞穴、太渊穴,能补肺卫之气,驱散风寒外邪。
常闭双眼养肝血
眼皮就好比肝脏工作和休息的开关,人只要闭上眼或者一睡着,肝脏就开始休整,发挥其藏血之功。在闭目的同时可配合眼功练习,能够改善头晕眼花、视物模糊、眼睛干涩、眼肌疲劳等症状。
古代有一个养生大法:眼睛一闭,就养肝。因为“肝主藏血”,肝主目。比如眼睛干涩、眼睛迎风流泪,都与肝相关。迎风流泪属于肝的收敛功能不足;眼睛干涩是肝的精血不足,所以养肝大法就是闭眼睛,当然养护眼睛也可以用艾仁德亮眼灸哦。
闭目降气,食指轻压眼睑,微微揉搓到眼珠发热发胀,便觉得燥怒平息。
同时配合艾灸肝俞穴,有理气明目的作用,“肝气通于目,肝和则目能贬五色矣。”
勤踮脚尖养肾气
踮起脚尖可疏通足三阴经、驭气上行,从而温补肾脏、激发中气、改善肾功能,不仅能促使血液供给心肌足够的氧气,还有保护心血管健康、锻炼小腿肌肉、增强踝关节稳定性等作用。
具体做法为:
踮着脚尖走路,或者把足尖翘起来,用足跟行走,这两种踮脚走路方法可交替进行。行动不便的老人或严重的骨质疏松症患者,应避免站立不稳而摔倒,建议最好选择平坐或平躺练习。
可同时配合艾灸肾俞穴,改善肾脏功能,养护好先天之本,激发先天潜能;艾灸太溪穴,有滋阴益肾、壮阳强腰的作用,此穴为肾经的原穴。
摇头转颈提精神
工作期间或久坐之后,做些转颈、前俯、后仰的头部运动,或用空拳轻轻叩击头部,能解除颈部肌肉的疲劳。
具体方法为:
取直立体位,两手下垂,头缓缓抬起,仰视角尽量达最大限度,保持这种姿势15秒钟左右。此法能改善大脑的血氧供应,起到健脑提神的作用。
同时配合艾灸太阳穴,有补充阳气、提神醒脑的作用。
别小看这些“小动作”,生活中经常动一动,会让我们的舒适感大大提高!这些“小动作”赶快记下来哦!
- 三个养生“黄金时间”,利用好就能通经络、养百脉 2020-11-27
- 为什么要打通任督二脉,真不是传说,看完你就懂了 2020-11-26
- 胸部经络与穴位分布解析,这些养护方法你知道吗 2020-11-26
- 冬季还在怕上火?学会它祛火还降燥 2020-11-25
- 震惊!原来你的大肚子里藏着这些 2020-11-25
- 穿很多还是觉得冷?很可能阳虚了! 2020-11-24
- 睡前一个动作,轻松排毒 2020-11-24
- 及时“排毒”之食疗 2020-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