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热体质的表现症状及调理方法
发布时间:2020-12-15  作者:   打印  关闭

人可能受到湿热的侵袭,湿气侵袭到上焦,就会出现有痰难咳或早起痰多的情况。湿属阴,热属阳,阴阳本身就是一对矛盾,寒热并存,就会出现湿热体质。今天就来讲讲湿热体质的表现和调理方法。

 

青春痘:在中医里面叫痤疮,根本的原因在于湿热导致痰凝血瘀,生成痘痘。如不及时调理,就会化脓,生成暗疮。

 

脸总像洗不干净,面色发黄、发暗、油腻。

 

牙齿比较黄,牙龈比较红,口唇也比较红。

 

口干、口苦、口臭,汗味大、体味大。

 

大便燥结或者粘滞不爽。小便深黄色,异味大。

 

湿热严重者会出现:脘闷腹满,恶心厌食,肝区胀痛,发热怕冷交替,尿频、尿急,涩少而痛,腹痛腹泻,泻下脓血便,肛门灼热。


湿热体质是体内水液代谢出现障碍,造成水湿内停的同时由于各种原因体内产生过多的热量而成为火邪。


体内产生过多的热量并不是一件好事,尤其是这种热量得不到充分的利用,反而煎熬着体内的水液,使之变得更加黏稠,滞留在身体各部,阻塞气血的循环,妨碍脏腑的工作。
湿热体质的经络调养以清热、化湿为基础。

 

艾灸取穴:

 

01肺俞穴

湿热体质偏于湿热内蕴,表现为痤疮、口臭的可以选用肺俞穴。

 

肺俞穴中的肺就是指的肺脏,俞就是输的意思。所以,肺俞这个名字的意思就是指肺脏的湿热水汽由此外输膀胱经。肺俞位于背部第三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二指宽处。取穴时一般采用正坐或俯卧姿势,对清肺经的湿热疗效显著。操作时,用食、中二指端在穴上按揉,约揉15-30次,艾灸大概20分钟左右,以皮肤潮红为好。

 

02中脘、足三里、阴陵泉

可以和胃健脾,促进脾胃运化水湿,阴陵泉是脾经的合穴,也可以健脾除湿。这三个穴位也都比较适合湿热体质的人进行艾灸。

 

03八髎穴

在骶椎上,分上髎、次髎、中髎和下髎,左右共八个穴位,分别在第一、二、三、四骶后孔中,合称“八穴”。八髎穴有清热利湿的作用,可每天艾灸1次,每次20分钟,对于湿热体质偏于湿热下注的人比较适合。

 

04去湿要穴曲泉

屈膝时,当膝内侧横纹端上方凹陷中。

 

取屈膝位向腘窝方向直刺1~1.5寸,艾炷灸3~5壮,艾条温灸10~20分钟。

 

05脾经湿热背部的主要穴位为:

大椎、大杼、膏肓腧、大肠腧、三焦腧。

 

大椎:位于督脉上。为治疗痘痘、泄热的重要穴位。在后中正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的凹陷中。取穴就是低头摸后颈,能摸到很多突起。大椎为一个最高的骨性突起,且突起可随颈部活动。刮痧2分钟,力度稍重。

 

大杼:膀胱经。第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膏肓腧:膀胱经。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三焦腧:膀胱经。第一腰椎棘突下,旁开1.5

 

大肠腧:膀胱经。第四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腰部最细的地方对应的是第二腰椎,然后以此类推)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的穴位是有不同的功效的,我们在使用艾灸时,千万不要自己盲目的使用,要听医生的建议并且选好适合自己的方法。

 

Copyright © 2020-2022 嘉兴元一医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浙ICP备1805780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