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灸,艾灸的黄金时间到了!
发布时间:2020-12-16  作者:   打印  关闭

“夏练三伏,冬练三九”,这是多年流传的老话,意思是说每年的三伏天和三九天,是强身健体,预防疾病的重要时刻。


三九一到,养生提上日程,但需顺应自然规律,就好像严冬来临,许多动物都会储存食物,储存自身的能量,不轻易外出。


我们也可以适当学习动物,闭藏猫冬,以温和内藏的养生强健方式为主,不需要扛着寒气冷风到户外拼命锻炼。

图片


有些人大冷天的在健身房大量运动,冬泳,出很多汗,其实有违自然之道,误解了老祖宗的意思。


包括现在不少中老年人,养生意识上来了,喜欢组团锻炼,比年轻人还来劲,其实也是没必要的,反而虚耗精力。


与其如此,不如安安静静晒太阳,聊聊开心的事情,有益身心,配合艾灸,更是三九养生一大至关重要的手段!


为什么三九要艾灸?

三九灸流传已久,深入人心,为什么三九要艾灸呢?三九灸有什么用?


图片


祛寒

三九前后,气候寒凉,主收敛,人体处于收敛状态,不光是血液循环,全身上下的脏器功能都受影响。


这是一年中最寒冷的一段时间,气血不畅,皮肤干燥,毛孔闭塞,气血运行缓慢。此时艾灸能起到温阳益气、健脾补肾益肺、祛风散寒的功效。


补阳

三九前后,大自然处于阴阳交替阶段,正是人体阳气最弱的时候。阳气弱就会抵挡不住外界寒湿,人就容易患病,尤其是呼吸道疾病和老年的膝关节病。


艾灸为纯阳之火,能够推动气血循环,温润五脏。三九天艾灸,能温阳益气,健脾补肾益肺,祛风散寒,补充阳气,扶正祛邪,补益强身,能激活和提高免疫系统功能,促进新陈代谢,让冬天在温暖中渡过,在防病养生上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九三伏阴阳并调


中医《黄帝内经》有"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夏病冬治,冬病夏治"的说法。三九灸是根据"秋冬养阴,夏病冬治"的原理来治病和保健的,而夏天的三伏灸则是根据"春夏养阳,冬病夏治"的原理来治病和保健。


两者治疗机制和方法大致相同,差异在于药物的配置和时间的差异。每年冬天进行"三九灸"来加强和巩固三伏天灸疗效,是对"三伏灸"的有效延续和补充。"三九灸"与"三伏灸"相配合,阴阳并调,夏养三伏、冬补三九,通过这种穴位艾灸能显著提高人体免疫能力,提高人体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其疗效相得益彰。


图片



"三九灸"的适应症 


呼吸系统疾病:过敏性鼻炎、哮喘、支气管炎、慢性咳嗽、体质虚弱易反复感冒者。


消化系统疾病:腹泻、胃痛、厌食、消化不良。


运动系统疾病: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颈肩腰腿痛、肌肉疲劳等。


同时,能有效增强机体抵抗力,具有保健强身的作用,调节亚健康状态。


三九灸取穴 :命门、中脘、神阙、气海、足三里、三阴交、涌泉等,根据自身可适当选择配穴。


图片


三九灸期间注意事项:

1.微量出汗:三九灸不宜大汗,不是出汗越多越好,微微出汗即可。


2.专心致志,耐心坚持:施灸时要注意思想集中,不要在施灸时分散注意力,以免艾条移动,不在穴位上,徒伤皮肉,浪费时间。对于养生保健灸,则要长期坚持,偶尔灸是不能收到预期效果的。


3.注意体位、穴位准确:体位适合艾灸的需要,同时舒适,自然,找准部位、穴位,保证艾灸效果。


4.施灸时间:有些病证必须注意施灸时间,如失眠症可在临睡前施灸,不要饭前空腹时和在饭后立即施灸。


5.灸后出门:建议在艾灸半小时或一小时后再出门,四小时之内不碰寒凉之物,以免艾灸区域受到风寒。


Copyright © 2020-2022 嘉兴元一医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浙ICP备1805780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