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横扫体内潜伏的寒毒,为你的冬天添一把火
发布时间:2021-1-12  作者:   打印  关闭

中医认为,人体气血的循环,脏腑、经络的生理活动,都是以阳气为根本。所以在天气寒冷之际及时培补人体阳气是非常重要的,不仅为度过一整个隆冬天寒做准备,同时也为来年一年的健康体魄打基础,而艾灸就是生阳固本的好方法。

 

中医除了我们比较常常见的“节气灸”,还有一种是遵循“冬病夏治,夏病冬治”的反季节的防治思路,如夏季的三伏灸和冬季的三九灸。

 

为什么要做三九灸?

三九天艾灸是对三伏天艾灸疗效的补充和巩固,前者是冬病冬防,后者是冬病夏治,均是扶阳补虚疗法。

 

三九天气候寒凉,而“寒主收敛”,人体处于收敛状态,影响气血循环;再加上三九天本来又是人体阳气最弱的时候,也是人们最容易诱发虚寒之症的时候。

 

而艾灸为纯阳之火,推动气血循环,能够温润五脏,这时艾灸在防病养生上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

 

在三九天进行三九灸,能起到温阳益气、健脾补肾益肺、祛风散寒的功效,有效增强机体抵抗力。

 

具体时间是从冬至起,每九天为一九,顺应天象进行“三九灸”。以白天进行调理,效果最佳,因为白天人体穴位处于开放状态,气血通畅,有利于吸收,提高养生的效果。

 

因此,在冬季,三九灸更能调理‘任督’二脉来协调阴阳。如果您错过了三伏灸,那一定不能错过三九灸。

 

三九灸主要适用于三类人群

 

一是调已病

 

主要调理冬季常见慢性病,如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咽炎,各种慢性咳嗽、以及颈肩腰腿痛、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二是调未病

 

重点调理亚健康状态,如慢性疲劳综合征、失眠、神经衰弱、抑郁、焦虑、疲倦、头痛、颈肩腰背酸痛等,对于免疫力低下、有慢性疾病的亚健康人群,有防病保健作用。

 

三是强身健体

 

通过“三九灸”来提高人体抵抗力,改善畏寒怕冷、容易感冒、手脚冰冷等症状。

 

冬季的寒冷又最易伤肾,肾藏受损,还能引起各种虚寒性的性功能障碍。所以,冬季养生很重要的一点是“滋阴养肾防寒”。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艾灸关元穴和肾俞穴。

 

1、关元穴

关元穴,居下焦,真阴真阳关锁于此。灸此温热之气,能直达精宫以助元阳。元阳,为全身之真阳,是五脏六腑阳气活动的动力,是周身阳气之源,源足乃支流长也。

 

【取穴】

关元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四横指)

 

2、肾俞穴

肾俞穴与命门穴相平,与肚脐在一条线上,为肾气所聚之处。“若知肾俞二穴处,艾火频加体自康”。该穴是延缓衰老的要穴,艾灸该穴可具益精补肾之效。

 

【取穴】

肾俞穴属足太阳膀胱经,在第二腰椎棘突旁开1.5寸,左右两指宽处。

 

冬进食补,因地制宜

 

东北要热补

 

中医上讲干冷需要“热补”,三九进补最好选择羊肉、鹿肉等温热之品。天冷人们出汗少,不妨做菜时加点生姜,有助发汗散寒。

 

西北先去燥

 

西北地区的冬季更添一分燥气,三九天热补的同时还应加强“润补”,蜂蜜、百合、杏仁、白果都是不错的选择。

 

东南重去湿

东南地区的冬季阴冷潮湿,消化系统疾病高发。可多吃薏仁、芋头、赤小豆等健脾利湿的食物。在寒冷的时候,比平时多吃一些,可以有效御寒。

 

中部主清补

中南地区人们喜食油腻、辛辣、厚味之品,脾胃功能和运化体内水湿的能力通常不太好。三九天饮食应该以清补为主,如莲子红枣大米粥。

 

岭南防湿热

 

岭南的气候全年以湿热为主,要注意防止湿气伤身,冬季大可不必额外进补。冬季宜多吃大葱,大葱补气温阳通便,与羊肉、萝卜一同煲汤最好。

 

西南要滋阴

西南地区早晚温差大,易出现“寒于外,热于内”的体质。可多吃百合、藕、银耳、蜂蜜等滋阴食物。



 

Copyright © 2020-2022 嘉兴元一医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浙ICP备1805780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