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的人一补就上火
发布时间:2021-2-2  作者:   打印  关闭

一到冬季,大家在冬令进补,温阳补养,于是很多人入冬后就开始吃好的,补好的。

 

然而,总有人说,为什么每次我补了以后:口腔长溃疡、脸上冒痘痘、喉咙肿痛、嗓子干痒沙哑。明明觉得自己上火了,可是却大便泄下清稀便溏、双脚发冷、腰膝酸冷。

 

整个身体完全是冰火两重天。其实这种就是我们中医里面常见的寒热错杂,上热下寒。

 

人体内的阴阳总是平衡的,当平衡状态被打破时,就变成了病理状态,上热下寒就是其中一种平衡被破坏的状态。

 

位于上面的心肺之火下不来,或者火过于旺盛;中焦脾胃受淤堵,道路不通行,位于下部的肾水无法上行循环或者肾水过少无法压制上部之火,人体体内的循环之路受阻,自然寒热状态就出现错误了。




冬天哪些人群,容易出现上热下寒?


由于现代人的生活方式改变,这三类人是最常见的上热下寒困扰者。

 

1、夏天贪凉、冬天不保暖的人。

 

现代人夏季多数待在空调房,靠空调降温续命;夏季爱喝冷饮凉茶,冬季露脚踝、露腰、露脖子的人,因为这些不良的习惯,寒气慢慢累积在体内。

 

我们的身体下部是体温较低的地方,到了寒冷的冬季,身体内寒气愈加与热量相抗衡,就出现了下半身冷的情况。

 

如果冬季进食大量温补或热性食物,因为下半身过于寒冷,阴阳失调,上身热量难以下行,堆积在上半身。热属火,火性炎上,导致上半身出现喉咙痛、嗓子干、口腔溃疡、眼屎多等上火的症状了。



 

2、思虑过多,高强度脑力劳动者。

 

现代年轻人的生活压力大,高强度的脑力劳动者很多,大脑的思虑过多。

 

肾脏主骨生髓通于脑,脑力过度消耗,类似于水泵一样,不断消耗肾水。肾本身为生命之源,跟随水谷精微共同灌溉全身脏器,当人体肾水消耗大于当天的摄入时,好比农田缺水,田里的作物即身体各器官就会出现缺水,干燥迹象,在长期脏腑运动中,燥相便会像火相进一步发展。

 

以肝脏为代表,肝脏属于木,五行中水生木,木需要水的滋养浇灌才能进一步生长,肾水不能上养养肝木,则肝燥、肝火会很明显。

 

因此长期思虑着容易出现肝火旺盛表现,如烦躁、口干、面红目赤等症状,这类人在冬季稍微进补或不注意下半身的防寒保暖,上热下寒的症状就非常显著。


3、先天条件欠佳,素体阳虚之人。

 

我们知道人体阴阳讲究平衡,肾阳是先天元阳,是父母亲的馈赠。有部分人因为先天条件欠佳,素体肾阳较为虚弱。

 

我们身体中位于上部的主要是心、肺两个脏器,其中心、肾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心火必须要肾水上济,才能正常鼓动心血运行,不至于心火太过。肾水也必须要得到心火的下交,不能使肾水过寒,否则便不能发挥灌溉滋养全身脏腑的作用。

 

而素体阳虚之人,肾阳先天不足,肾水上升欠佳,心火不得养,上面容易出现一派热象。同样肾水不能得到心火下交,无法温煦,下面出现一派寒象。在冬季,天气极寒,这部分人若不注意保养,上热下寒症状更加显著。


中焦受阻的原因:盲目进补

在中医学上来说,上热下寒症状出现,主要是阴阳上下交汇的通路受到了阻碍,导致阴阳不能正常交接。

 

最常见的有中焦脾胃阻塞。脾胃是气机阴阳上下通降的枢纽,当脾胃失司,湿气横堵塞在人体中部,导致阴阳上下相交道路受阻,心火既不能下行,肾水也不能上济心火,自然上热下寒了。

 

在冬季最常见的脾胃失司诱因一是盲目进补,不论寒热温良,不管体质适不适合,盲目进补,导致温热太过。脾虽然喜燥,但是过热过燥反倒伤害脾气,过犹不及。再者是过量进补,凡是讲究量,一味温补之药,未等到完全消化吸收,一个接一个,或者联合几种同性味药物共同使用,导致脾胃负担加重,损伤脾气。

 

这二者都会导致中焦的迟滞,使得道路不通。

 

Copyright © 2020-2022 嘉兴元一医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浙ICP备1805780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