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候水始冰:此节气水已经开始能结成冰
▌二候地始冻:此节气土地开始冻结
▌三候雉入大水为蜃:雉指野鸡一类的大鸟,蜃为大蛤,立冬后,古人认为雉到立冬后便变成大蛤,实际是候鸟南迁避寒之象。
立冬与立春、立夏、立秋合称四立,在古代社会中是个重要的节日,这一天皇帝会率领文武百官到京城的北郊设坛祭祀。现在,人们在立冬之日,也要庆祝一下。
01节气谚语
▍“立冬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
相传东汉名医张仲景告老还乡时,沿途见许多百姓因为天冷耳朵都冻坏了,于是在黄河边支了口大锅,把羊肉、辣椒等驱寒的药材放进去熬,捞出来切碎后包成像耳朵一样的饺子再下锅煮…
▍“立冬晴一冬凌,立冬阴一冬暖“
立冬为冬天之始,老一辈人常常以立冬当日的天气来预测整个冬季的气候走向。“立冬晴一冬凌,立冬阴一冬温”,即:立冬当日天气晴朗则整个冬天将非常寒冷;相反,若为阴天,则这一年的冬天不会太冷,甚至可能是个暖冬。
02天子迎冬
古时此日,天子有出郊迎冬之礼,并有赐群臣冬衣、矜恤孤寡之制。
03北方饺子
在我国北方,特别是北京、天津的人们爱吃饺子。为什么立冬吃饺子?因为饺子是来源于“交子之时”的说法。大年三十是旧年和新年之交,立冬是秋冬季节之交,故“交”子之时的饺子不能不吃。现在的人们已经逐渐恢复了这一古老习俗,立冬之日,各式各样的饺子卖得很火。
04南方热补
在我国南方,立冬人们爱吃些鸡鸭鱼肉,在台湾立冬这一天,街头的“羊肉炉”、“姜母鸭”等冬令进补餐厅高朋满座。许多家庭还会炖麻油鸡、四物鸡来补充能量。
05立冬游泳
有意思的是,庆祝立冬的方式现在也有了创新。在黑龙江哈尔滨、河南商丘、江西宜春、湖北武汉等地立冬之日,冬泳爱好者们就曾用冬泳这种方式迎接冬天的到来。
06民间贺冬
贺冬亦称“拜冬”,在汉代即有此俗。宋代每逢此日,人们更换新衣,庆贺往来,一如年节。清代“至日为冬至朝,士大夫家拜贺尊长,又交相出谒。细民男女,亦必更鲜衣以相揖,谓之“拜冬”。
民国以来,贺冬的传统风俗,似有简化的趋势。但有些活动,逐渐固定化、程式化、更有普遍性。如办冬学、拜师活动,都在冬季举行。
11月7日是立冬节气。立冬后气温下降明显,自然界万物活动趋向静止,草木凋零,蛰虫伏藏准备冬眠,此时天地一片苍茫。通过冬眠以养精蓄锐,为来年春“生”做准备。人体也应顺应自然,“无扰乎阳”。使情志安宁、运动以舒缓柔和为主、“早卧晚起,必待日光”,达到“敛阳摄精”目的,在这万物收藏、趋避寒冷的时节,养生重在一个“藏”字。
潜藏阳气。立冬后养生需顺应自然界闭藏的规律,以收敛阳气为基础。
正如《素问•四季调神大论》提示:“冬三月,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意思是说在寒冷的冬季,不要剧烈运动,否则会破坏人体阴阳转换的生理机能,导致阳气外泄,不利养生。
在起居方面,立冬时节宜早睡晚起,早睡以养阳气,晚起以固阴精,保证充足的睡眠,才能有益于阳气的潜藏。
唐代医家孙思邈说:“冬月不宜清早出,夜深归,冒犯寒威。”即老年人外出活动尽量选择日出之后和太阳未落之时,以趋避寒气。另外,立冬后穿衣需保暖,以防感冒、耗伤阳气,尤其要注意背部的保暖。但也不可过分添衣,因为衣着过厚,时常出汗,则皮肤毛孔开泄,阳气不得潜藏,寒邪易于侵入。
道医认为,“肾者主蛰,封藏之本”,明代医家张景岳也指出“以冬寒之气养肾”,因此,立冬后补益肾气都要围绕一个“藏”字。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在天为寒,在地为水,在体为骨,在脏为肾”,冬季肾主令,寒为阴邪,最易伤阳,因此,立冬后要避寒就温,重视足部、下肢、背部的保暖。
冬天天寒地坼,万木凋零,生机潜伏闭藏的季节,人体的阳气也随着自然界的转化而潜藏于内。因此,冬季养生应顺应自然界闭藏之规律,以敛阴护阳为根本。
1
立冬养生全攻略:多"点"水
立冬虽然排汗排尿减少,但维持大脑与身体各器 官的细胞正常运作依然需要水分滋养。立冬一般每日补水应很多于2000~3000毫升。
2立冬养生全攻略:出"点"汗
立冬养生要适当动筋骨,出点汗,这样才能强身体。锻炼身体要动静结合,跑步做操只宜微微似汗出为度,汗多泄气,有悖于立冬阳气伏藏之道。
3立冬养生全攻略:早"点"睡
唐代着名医学家孙思邈说:"冬月不宜清早出夜深归,冒犯寒威。"早睡以养阳气,迟起以固阴精。因而,立冬养生要保证充足的睡眠,这样有益于阳气潜藏,阴津蓄积;立冬后的起居调养切记"养藏"。
4立冬养生全攻略:护"点"脚
立冬健脚即健身。天天坚持用温热水洗脚,最好同时按摩和刺激双脚穴位。天天坚持步行半小时以上,活动双脚。早晚坚持搓揉脚心,以增进血液循环。
5立冬养生全攻略:防"点"病
立冬气候寒冷,容易诱使慢性病复发或加重,应留意防寒保暖,尤其是预防大风降温天气对机体的不良刺激,备好急救药品。同时还应重视耐寒锻炼,提高御寒及抗病能力,预防呼吸道疾病发生。
6立冬养生全攻略:调"点"神
立冬寒冷,易使人情绪低落。最好方法是根据自身健康状况选择一些诸如慢跑、滑冰、跳舞和打球等强度不等的体育活动,这些都是消除烦闷、调养精神的良药。
立冬养生全攻略:进"点"补
立冬养生要科学进补。阳气偏虚的人,选羊肉、鸡肉等。气血双亏的人,可用鹅肉、鸭肉、乌鸡等。不宜食生冷燥热的人,选用枸杞子、红枣、木耳、黑芝麻、核桃肉等。药补则一定要遵医嘱,一人一法。冬令进补时,为使胃肠有个适应过程,最好先选用红枣、花生仁加红糖,也可煮些生姜大枣汤,以调整脾胃功能。
8道家立冬“十月节坐功”养生
具体做法是:每天清晨,双腿盘坐,头转向左方,两手由体侧提到胸前,手心朝上,两臂随后缓缓落下,头转向正前方,两手臂再重复上述动作。头转向右,动作相同,左右相反,左右各做15次,然后上下齿相叩,即叩齿36次,漱津几次,待津液满口分3次咽下,意想把津液送至丹田。如此漱津3次,一呼一吸为一息,如此36息而止。此功法可改善胸胁积滞、虚劳邪毒、腰痛不能俯仰、咽干、面色无华、胸满呕逆、头痛等症。
- 冬天来了‖立冬养生:滋阴潜阳、 少食生冷 2021-11-6
- 每天做这几个小动作,提神又醒脑! 2021-11-5
- 腰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腿疼怎么治? 2021-11-5
- 生病别急着吃药,艾灸这些穴位真的有奇效! 2021-11-4
- 艾灸一部位,强肾滋阴止盗汗! 2021-11-3
- 艾灸养生||艾灸为什么要讲究节气? 2021-11-3
- 牙龈总出血是怎么回事?小心牙周炎! 2021-11-2
-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常见眼睛疾病,艾灸养眼! 202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