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许多人的印象中,冻疮一般发生在北方。但是,可能很多人都不会想到,在南方,也会有生冻疮的人,而且为数不少,冻疮是寒冬或初春季节时由寒冷引起的局限性皮肤炎症损害,是机体对寒冷发生的异常反应,发于肢体末梢和暴露的部位。如手、足、耳边、耳垂和面颊部。
看看你是否有冻疮这些症状?
冻疮症状:皮损为瘙痒性、局限性、水肿性红斑,可出现水疱、糜烂和溃疡。冻疮初起为局限性蚕豆至指甲盖大小紫红色肿块或硬结,边缘鲜红,中央青紫,触之冰冷,压之退色,去压后恢复较慢,自觉局部有胀感、瘙痒,破溃后形成溃疡、经久不愈。
为什么会产生冻疮?
中医学认为,血得温则行、遇寒则凝,素体阳虚之人,受寒冷侵袭,凝滞气血,淤阻经络,肌肤得不到温煦而发之。
冻疮是因为人们在冬季阳气不达,复感寒冷侵袭,气血运行不畅,经脉阻隔,气血凝滞肌肤而发病。
手脚和耳廓是人体血液循环的末梢部分,亦是冻疮的好发部位。进入冬季,气温突然降低,末梢血管内的血流也随即变得缓慢。当温度低于10摄氏度时,上述部位的皮下小动脉遇冷收缩,静脉回流不畅,如果不做好保暖,冻疮很容易就发生。
也有部分人是因为血管先天性变异、血管狭窄导致血流不畅,或鞋袜过紧、手足多汗、缺乏运动、营养不良、贫血及一些慢性疾病而诱发冻疮的。
有冻疮也别担心,试试这些办法!
民间流传的一些调理冻疮的办法,比如用生姜揉搓、用西瓜皮、热醋擦拭等,这些办法对于促进血液循环有一定的作用,但效果有限。况且冻疮皮肤非常脆弱,要非常小心,若擦破皮肤,反而引起皮肤溃疡。
治疗冻疮,虽然有很多偏方,但是都需要自己做不少准备工作,还是比较麻烦的。简单有效的、当属艾灸。
不论是红肿初发,还是已经破溃者,亦或是年年复发者,不论是手、脚或是耳朵,都可以艾灸。也许,有人会说,冻疮遇热会特别痒,所以不适合艾灸。这个观点只说对了一半,艾灸时肿处是会发痒,但是接下来冻疮处的痒和疼痛均会渐渐消失。
艾灸具有温经散寒,疏通经络,益气温阳,消瘀散结,消炎止痛等作用,能有效地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方法简便、无痛苦、效果显著。
可以灸冻疮部位、或足三里穴、合谷穴,一天1~2次,每穴30分钟左右,10天为1个周期,通过刺激穴位,温通经络,逐渐恢复机体作用。
如何预防冻疮呢?
1. 严冬季节皮肤暴露处应予以保护,如出门时使用口罩、手套、防风耳罩。鞋袜大小、松紧要合适,不要过紧过小。
2. 潮湿可加速体内热量的散发,容易发生冻伤,因此要保持服装鞋袜的干燥,受潮后要及时更换。
3. 要避免肢体长期静止不动,久坐、久立后要适当活动,以促进血液循环,减少冻疮发生的可能。
4. 在寒冷环境下工作时间不宜过长,且工作时注意肢体保暖、干燥。
5. 预防冻伤,应坚持体育锻炼,增强抗寒能力。
6. 经常按摩、艾灸易患冻疮部位,以促进血液循环。
注意事项:
1. 受冻后不宜用火烤,热水烫等加热措施复温,也不要使用冷水浴,用雪搓,捶打等方法,以防溃烂成疮。
2. 在冻伤的急性期,应避免伤肢运动。急性炎症一旦消散,应尽早活动指(趾)关节,防止关节僵直,有助于肌张力恢复,保护灵活性。
3. 重度冻伤病人应及时就医,防止破伤风的发生。
- 孩子不舒服是积食还是感冒?你判断对了吗? 2021-1-13
- 腹泻、消化不良找上门怎么办? 2021-1-12
- 如何横扫体内潜伏的寒毒,为你的冬天添一把火 2021-1-12
- 儿童可以艾灸吗? 2021-1-12
- 肚子上的小肉肉用什么办法减掉 2021-1-11
- 为什么肝有问题不容易发现 2021-1-11
- 艾灸的万能穴,不知道太可惜了 2021-1-11
- 胖只是表象! 那些隐藏在肥胖背后的健康隐患, 才是你真正该担心的 202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