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立春一日,水暖三分。”2月3日是今年二十四个节气的头一个节气——立春。立春后,万物复苏生机勃勃,一年四季从此开始了。
春季为什么养肝
中医理论认为,春天是生发之际,春五行属木,肝在五行中也属木,与肝相通。同时,春季也是肝病比较活跃的季节。在立春以后,气温逐渐升高,万物复苏,外界属于这种生发向上的环境,人体的肝脏肝火比较旺,人的情绪波动也比较大。
这时如果调养不适当,人体就容易出现一系列不良表现。由于肝的生理特点主疏泄,在志为怒,恶抑郁而喜调达。所以,从立春开始,就应充分利用春季大自然“发陈”之时,人体新陈代谢旺盛之机,开始着手养护肝脏了。因此,春季养肝正当季。
立春艾灸养生重点
春季养肝的重点:一是要生发阳气,在饮食上减酸增甘;二是要调顺肝气。而艾灸养生以节气灸为重,此时艾灸相应的⽳位来保健,除能养肝护肝外,也对全年的健身防病都十分有利,甚至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哪些穴位最养肝?
肝经起于脚大拇指内侧趾甲缘上,沿腿的内侧(内裤线)向上到达肋骨缘期门穴。可以用手按压肝经上的穴位,如果发现有很多痛点,那就说明经络堵塞。
有几个好找有非常有效的穴位,立春养肝时经常艾灸这几个穴位可以养肝护肝。
01太冲穴
太冲穴是肝经原穴,也就是肝经气血运行的根源所在。它能在有气无力时补足血气;能在头晕脑胀时降压顺气;能在身体虚寒时增加温度;能在怒发冲冠时泻火入眠;能在月经不调时调理周到。
02大敦穴
大敦穴是肝经的井穴,是足厥阴肝经的首穴,该穴对于肝经经络出现的疾病以及肝脏本身发生的疾病都具有治疗作用。如疝气、少腹痛、遗尿、癃闭、尿血、月经过多、崩漏等,经常灸大敦穴,具有保健肝经的作用。
03行间穴
行间穴在第一、第二脚趾趾缝端,艾灸行间穴对于疏肝理气、调畅气机很有帮助,比较适合肝郁气滞或肝火旺的人,脸色发黄的女性经常艾灸这个穴位,有助于改善皮肤状况。
04三阴交
三阴交虽属脾经,但它是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三经交会之处,因此应用广泛,除可健脾益血外,也可调肝补肾,它同时还有安神定眠之效,可帮助睡眠。三阴交也是女性保健要穴,像月经不调、腰膝酸软、白带异常、经前综合症、更年期综合征等都有治疗作用。
05太溪穴
太溪穴为肾经的原穴,也就是储存肾脏元气的仓库。肝属木,肾属水,树木需要水的浇灌才能健康成长,所以养肝必须要滋阴。
除以上穴位外,老年人、小朋友还可加灸神阙穴、足三里穴。
神阙穴:也就是人的肚脐眼,在治疗上对各种急慢性胃肠道疾病都有作用。另外,它也是很重要的保健要穴之一。艾灸神阙穴可以让身体更加健壮,五脏六腑更加和谐,让气血更加充盈。
足三里:在小腿前外侧,它也是一个滋补强壮穴位。30岁以上的人阳气逐渐衰弱,灸足三里穴可补气壮阳。女性艾灸足三里穴可面色红润,常保年轻;男人艾灸足三里穴,可筋骨强壮,精力充沛;老人艾灸足三里穴,不爱生病,健康长寿。
文中所提到的穴位每天可艾灸2—3个,从上到下,每个穴位10—15 分钟。肝主血脉主筋,若长期坚持可养血脉、补肝血。同时,艾灸后要多喝温水,更有利于灸后排毒。
一年之计在于春,大家一定要把握好年初养生的好时机!
- 为什么有的人一补就上火 2021-2-2
- 女人妇科艾灸什么穴位 2021-2-1
- 老寒腿、关节炎艾灸这个特效穴就对了 2021-1-29
- 身体这十大重要穴位,你知道几个? 2021-1-29
- 艾灸这三个穴位对腰椎间盘好 2021-1-27
- 艾仁德足浴包|每日泡脚,胜吃补药 2021-1-26
- 泡脚有助于“战痘”,消灭痘痘从脚开始! 2021-1-26
- 女性泡脚好处多,改善睡眠,滋养肌肤...... 202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