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0个节气,冬季第2个节气,小雪节气的到来,意味着天气会越来越冷、降水量渐增。这个节气该如何养生呢?
NO.1
饮 食
小雪季节,气温较低,人体阳气潜藏,寒气相对旺盛。因此,在这个时节需要补充一些能够让我们“热”起来的食物。像牛羊肉、鹅肉这类温补的食物。
冬季肾脏当令,黑色入肾,因此在这个季节可以多吃一些黑色的食物比如黑木耳、黑芝麻、黑米、黑豆等等。
需要注意的是:小雪节气,肾气相对旺盛,要特别注意不要吃得太咸。要减咸增苦,以维持人体的阴阳和脏腑的平衡。
三类食物可御寒
1.肉类
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被称为产热营养素,羊肉、牛肉都富含这些营养素。在小雪节气适当进食这几种肉类食物,可促进新陈代谢,加速血液循环,从而起到御寒的作用。
2.根茎类
富含矿物质的根茎类蔬菜,如胡萝卜、山芋、藕、菜花、土豆等能够有效提高人体的抗寒能力。
3.铁质含量高的食物
铁元素不足常常会引发缺铁性贫血,而缺铁性贫血引起的血液循环不畅可使机体产热量减少,从而导致体温偏低。因此,常食用动物血、蛋黄、猪肝、黄豆、芝麻、腐竹、黑木耳等富含铁质的食物,对提高人体的抗寒能力大有裨益。
小雪时节不宜再多吃辛辣了。雪梨味甘性寒,咽干、咽痒、干咳、便秘、尿赤者宜多吃。北方人开始囤积大白菜,白菜的食疗价值也是值得称颂的,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写到:白菜,通肠胃,除胸中烦、解酒渴、消食下气、治瘅气,冬季尤佳。
小雪节气还可以多喝枸杞菊花茶。枸杞,味甘性微温,具滋肾养肝、益精明目之功。菊花者有白菊、黄菊、野菊之分。白菊味偏甘,清热之力稍弱,养肝明目之力稍强;黄菊味偏苦,清热之力稍强;野菊味甚苦,其功以清热解毒见长。
NO.2
保暖:坚持泡脚抗寒
小雪节气前后,三类疾病的发病率较高。
第一类是哮喘、肺炎、慢性支气管炎等呼吸道感染类疾病,这类疾病多与气温不稳定、忽冷忽热导致身体受凉有关;
第二类是心血管类疾病,这类人多与气温骤降引起血压升高有关;
第三类是在10月-12月高发腹泻,患者多为6个月至3周岁的婴幼儿。
要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和抗寒能力。每晚用热水泡脚(患有不适合泡热水的足部疾病者除外),用热水泡脚能刺激足底穴位,提高机体免疫力和抗寒能力。
1、男人常灸肾俞穴
冬季气候寒冷,多种影响男性性功能的疾病开始慢慢重现。
男性适宜艾灸的部位是肾俞穴,肾俞穴是足太阳膀胱经的腧穴之一,位于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可以辅助治疗男性遗精、阳痿、早泄等生殖系统疾病。
2、女人常灸关元穴
冬季人体抵抗力相对下降,对于原本就有妇科病的人们而言,这个季节更容易身体不适。
关元穴位于肚脐下3寸,是女人暖腹暖宫的主穴,常灸关元穴有温阳补气、温经通络、消瘀散结、补中益气的作用。
3、老人常灸足三里
冬季是老人的最难熬的一个季节,天气骤冷,早晚温差大,而老年人体质变差难以抵御外邪,冬天防病抗寒已成为主要的任务。
老人可以多灸足三里,“若要身体安,三里常不干”,它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
NO.3
运 动
小雪到来,阳气潜藏,阴气盛极。而阳光是调节气机、舒畅情志的最优之品。民谚有云:“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天懒一懒,多喝药一碗”。通过运动,冠状动脉的血流量明显增加,从而保证大脑、心脏等重要器官的血氧供应,使人精力充沛。
运动还能减轻因植物神经功能失调而引起的紧张、焦虑、抑郁等状态。有晨练习惯的老年人,最好将锻炼时间安排在日出后或午后,并提前做好热身运动。
- 艾灸最厉害的八句口诀,必须背下来! 2021-11-20
- 原来头痛也可以用脚医 2021-11-20
- 艾灸到底好在哪里? 2021-11-18
- 肺热上火,喉咙肿痛,艾灸少商穴 2021-11-18
- 与其围观别人掘金,不如自学掘金技术 2021-11-17
- 各穴用处,满满干货,记得收藏哦~ 2021-11-17
- 艾灸是“爱灸就灸”,其实不然哦~ 2021-11-17
- 宫寒喝热水效果好吗?用艾灸啊!🤗 2021-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