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养生法
发布时间:2021-12-7  作者:艾仁德   打印  关闭

大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1个节气,冬季的第三个节气。斗指癸,太阳到达黄经255度,交节时间为每年公历12月6-8日。《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至此而雪盛也。”大雪的意思是天气更冷,降雪的可能性比小雪时更大了,范围更广了,天气更冷了,但并不指降雪量一定很大。这时节阳光微弱,人体受寒冷气温的影响,生理功能和食欲均会发生变化。

我国古代将大雪分为三候:“一候鹃鸥不鸣;二候虎始交,三候荔挺出。”这是说此时因为天气寒冷,寒号鸟也不再鸣叫了;由于此时是阴气最盛时期,正所谓盛极而衰,阳气已有所萌动;“荔挺”为兰草的一种,会感到洋气的萌动而抽出新芽。

大雪时节,万物潜藏,养生也要顺应自然规律。中医上素有“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之说,所以从中医养生的角度出发,大雪节气正是进补调的大好时机。



大雪节气养生
(二)食疗养生

大雪时节饮食宜“进补”,大雪节气时进补应顺应自然,注意养阳,以滋补为主。

冬天应多吃富含蛋白质、糖、脂肪和维生素的食物,以补充因天寒而消耗的能量。也宜常食羊肉、牛肉、鸡肉、虾仁、桂圆、大枣等食物,这些食物中富含蛋白质和脂肪,产热量多,对于素体虚寒、阳气不足者尤宜。


冬季天气干燥,身体容易出现各种不适,如面红上火、口腔干燥干咳、口唇皲裂、皮肤干燥、毛发干枯等,此时应以防燥护阴、滋肾润肺为主,可食用柔软甘润的食物,如芝麻、蜂蜜、百合等;


忌食燥热食物,如辣椒、胡椒、大茴香、小茴香等;若经常出现面色苍白、四肢乏力、易疲劳怕冷等不适感,应食用温热、熟软的食物,如豆类、大枣、怀山药、桂圆肉、南瓜、韭菜、芹菜等,忌食黏、干、硬、生冷的食物。

除了食补,还应明白“通”才是健康之关键,中医所谓的“通”,指的是气机、血、经络的畅通,气滞血瘀、经络郁阻会导致引发疾病。


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不要医生开药方”。白萝卜不仅有消积滞、化痰清热、解毒等功效,还可解腻、消食顺气。因此,食用白萝卜是冬季最好的。


大白菜是大雪节气的时令菜,如今人们选择多了,但大白菜却是养生的最好时蔬。大白菜里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能很好地养护我们干燥的皮肤,而且大白菜还含有丰富的粗纤维,对于冬季润肠通便非常有好处。白菜性平、清热,且无寒无温,“白菜解百毒”不无道理,人们可在冬季多吃白菜来“解毒”。


冬季饮食宜吃温热,易吸收消化的食物。每天早上可以喝热粥为主,晚餐则宜节食,帮助调理胃气。感冒时多喝热粥,也可以帮助身体发汗、散热 、祛风寒。



大雪节气,用艾灸敛藏肾气

大雪气节人体阳气收藏,气血趋向于里,皮肤致密,水湿不易从体表外泄,而经过肾、膀胱的气化作用,除少部分变为津液散布周身外,大部分化为水,下注膀胱成为尿液,这样无形中就加重了肾脏的负担,而肾又是人体生命的原动力,肾气旺盛,生命力就强,机体才能适应严冬的变化,而保证肾气旺盛就是这一时节艾灸疗法的关键。


肾为先天之本,内藏先天之精,既关乎寿命,又关乎健康,故肾不可不养。按五行之理,冬天水旺,入通于肾,故冬天由肾主时;然而冬天阳气敛藏于肾水之中,养肾即是养阳气之敛藏。藏要靠艾灸温通经络,能使气血更好地封藏于肾中。


节气艾灸是根据二十四节气而灸,最好在节气当天或前后三天内进行艾灸。建议艾灸以下穴位。





01大椎

作用:具有通阳解表,疏风散寒,清脑安神的功效。


02神阙

作用:有温补元阳,健运脾胃,复苏固脱,益气延年的功效。


03关元

作用:艾灸此穴可使阳气充足,精血不亏,自然诸病不易侵袭。


04气海

作用:有培补元气,益肾固精之功效。


05足三里

作用:艾灸足三里可使胃气旺盛,五脏六腑皆受其气,则气血充盈,从而防病健体。


06三阴交

作用:有益精补血,健脾胃,调冲任之用。


07 涌泉

作用:宁神开窍,补肾益精,舒调肝气之用。

Copyright © 2020-2022 嘉兴元一医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浙ICP备1805780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