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医理论中,肺在五脏六腑中的地位很高,《黄帝内经》中说:“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意思是说,肺相当于一个王朝的宰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黄帝内经》又说:“肺朝百脉”,也就是说全身各部的血脉都直接或间接汇聚于肺,然后敷布全身。
分辨外咳和内咳
首先咳嗽分为外感咳嗽与内伤咳嗽,在当下的寒冬时节,大多数都是外感咳嗽,故掌门师兄今天也着重介绍外感咳嗽。外感病因由于气候突变或调摄失宜,外感六淫从口鼻或皮毛侵入,使肺气被束,肺失肃降,肺气上逆迫于气道而为咳。
既然咳嗽的病位在肺,那么,我们调理普通的咳嗽,肺的背俞穴,即肺俞,是必须灸的。而若是咳嗽久治不愈,那么我们还有一个穴位是必灸的,它是肺经的墓穴,叫做中府穴。
位于胸前壁外上方,前正中线旁开6寸(以取穴者自己拇指的指间关节的宽度为1寸),平第1肋间隙处。有止咳平喘、清肺化痰的作用,临床上主要用于配合治疗咳嗽、气喘、胸痛等肺部病症。
肺俞穴和中府血很是相配,两者相配在中医称为俞募穴配穴法,可以让单独的止咳效果大大加强,具有更强的疏风解表、宣肺止咳的作用,主治外感咳嗽,也就是我现在大多数人得的咳嗽。
艾灸治疗:
1、肝火犯肺:气逆作咳,咳嗽时胸肋隐痛,咽喉干燥,烦咳口苦,舌苔薄黄。
施灸方法:泻肝清肺。艾条灸穴位火力可较大,使穴下皮肤有较强的刺激感,以袪病除邪,清淤消解。
艾灸穴位:列缺,鱼际,尺泽,内关,阳陵泉,行间。
2、痰湿侵肺:咳嗽反复发作,天气寒冷加剧,痰多色白而黏,胸闷,上腹部饱胀不适,胃纳不振,身体疲倦,舌苔白腻。
施灸方法:健脾燥湿,化痰止咳。艾条灸每穴灸疗的时间可灵活掌握,穴位下要有一定的刺激感,以达到袪病除邪之效
艾灸穴位:中脘,足三里,丰隆,脾俞,胃俞,肺俞,列缺。
3、风热咳嗽:咳嗽,吐痰黄黏稠,不易咳出,喉燥咽痛,鼻塞流黄涕,发热,有汗,舌苔薄黄。
施灸方法:解表清热止咳。艾条灸穴位火力可较大,使穴下皮肤有较强的刺激感,以祛病除邪,清淤消解。
艾灸穴位:大椎,风池,曲池,肺俞,列缺,合谷。咽喉肿痛加少商,尺泽;鼻塞加上星。
- 脱发、掉发、白发,用艾灸调理! 2021-8-25
- 反复头痛你有更深入的了解吗? 2021-8-24
- 肠胃不好怎么办?一个部位“灸”可以! 2021-8-24
- 便秘是难题,肠胃消化最重要! 2021-8-23
- 艾行千里,就在你身边! 2021-11-12
- 小腿酸痛怎么解决,你知道吗? 2021-8-22
- 体虚多病?那就艾灸吧! 2021-8-22
- 艾灸这几个穴位,肠胃好了,免疫力增强了,可惜很少人知道! 202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