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说:血为气之母,气为血之帅。气血都来自脾胃运化而生,谁也离不开谁,两者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如果气血满满,那么整个人就会像吸满露水的娇艳花朵,由内而外散发着光泽。
入秋后,阳气衰退,寒气渐长。女性体质属阴,相对于男性来说,更容易出现阳气虚弱的情况!而“气为阳,血为阴”,因此对女性来说,秋天更应重视补气养血!
气血不足五脏损!
1、危害心脏
气血不足,会导致心慌、气短、胸闷等症状,如果经常出现,说明心脏供血不足,应及早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2、危害大脑
气血不足会伤及大脑,头晕或记忆力下降,是大脑出现血液不足的最初表现。
3、危害肝脏
脂肪肝和高血脂是肝脏长期缺血造成的。要想肝脏不出问题,首先要保证供血充足。
4、危害肾脏
肾脏是身体的排毒器官,肾脏血液不足,就没有足够的动力排出所有的毒素,可能会出现尿酸偏高等症状。
5、危害胰腺
气血不足,不能产出充足的胰岛素,糖就不会被正常代谢而留在身体里,导致血糖升高。
6、危害肠胃
肠胃的正常运转需要充足的血液供应,气血不足,肠胃会缺血,从而削弱肠胃功能,导致肠胃功能变差,引发慢性胃炎等。
7、乳腺疾病
气血不足常会引起气滞血瘀、肝气郁结,从而导致乳腺疾病,最常见的就是乳腺增生。气血不足,女性体内循环就不会顺畅,更易导致气滞血瘀,影响月经,常见症状为月经推迟、月经量偏少,甚至出现月经稀发、闭经的情况。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气血充足?
✦ 看眼睛
实际上是看眼白的颜色。
俗话说“人老珠黄”,其实指的就是眼白的颜色变得混浊、发黄,有血丝,这就表明你气血不足了。眼睛随时都能睁得大大的,说明气血充足;反之,眼袋很大、眼睛干涩、眼皮沉重,则代表气血不足。
✦ 看皮肤
皮肤白里透着粉红,有光泽、弹性、无皱纹、无斑等,代表气血充足。反之,皮肤粗糙,无光泽,发暗、发黄、发白、发青、发红、长斑等,则代表身体状况不佳、气血不足。
✦ 摸手的温度
如果手一年四季都是温暖的,代表人气血充足,如果手心偏热或者出汗或者手冰冷,表示气血不足。
✦ 看牙龈
牙龈萎缩代表气血不足,只要发现牙齿的缝隙变大了,食物越来越容易塞在牙缝里,就要注意了,说明身体已在走下坡路,衰老正在加快。
✦ 看睡眠
成人如果像孩子一样入睡快、睡眠沉,呼吸均匀,一觉睡到自然醒,表示气血足;而入睡困难,易惊易醒、夜尿多,呼吸深重或打呼噜的人都是血亏。
养气补血,首选艾灸!
气血的运行,还要靠肾精的滋润。因此,气血跟身体“心肝肾脾胃”的关系非常密切。艾草为纯阳性,能够疾速补充人体内的阳气,使之气血充足,从内至外的分发生机与魅力。能够说,女人与艾草,天生是一对,或者说艾草就是为女人而生的。
一、天枢穴
天枢穴属足阳明胃经之穴;此穴位输出的强盛之气具有补充强化人体后天之气的作用。常对天枢穴施灸,可使胃经和大肠经保持活络,促进胃经内气血循环,帮助气血由胃经输向大肠经。胃经气血充盈,则消化功能增强,就给生血系统提供足够的精微物质,为补血提供最基础的动力;大肠经气血充盈,则可保证循、环排泄机能正常,即止泻又通便,保持肠道清洁,使人免受“毒素”的困扰。
二、关元穴
关元穴是任脉之穴,也是小肠的募穴。此穴是人体元阴和元阳的交汇处,是“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处;古有“针必取三里,灸必加关元。”之说。艾灸关元穴,有培肾固本、调气回阳的作用,可提高脾胃生化气血的功能;促进肠道蠕动,增强其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对月经不调、痛经、白带异常等妇科疾病效果显著。
三、血海穴
血海穴属足太阴脾经之穴;此穴是人体脾血的归聚之处,具有祛瘀血和生新血的功能,属女子生血之海。在血海穴施灸,对妇女痛经和经血过多或过少均有效,配合关元穴、三阴交穴效果更佳。痛经伴有呕吐,艾灸此穴同时配合足三里穴可立刻缓解症状。血海擅调妇科血病,是治疗妇科血证及同血分有关的皮肤病的要穴。它能调血、理血、引血。
四、三阴交穴
三阴交属足太阴脾经之穴;三阴交穴是肝、脾、肾三条阴经交汇的穴位,脾统血、肝藏血、肾生血,因此,常对三阴交穴施灸有调和气血、补肾养肝的功用。同时可起到补血、活血,保持血压稳定的作用。
五、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属足阳明胃经之合穴,是胃脏精气功能的聚焦点。足三里穴可理脾胃、调气血、补虚弱,亦能祛病延年,也称长寿穴。对气血亏虚引起的头晕、耳鸣、神经衰弱及胃动力不足的人、胃气虚的人、因用眼过度或失眠熬夜而伤肝的人经常艾灸此穴有很好的改善作用。艾灸足三里,可起到温中散寒、健运脾阳、补中益气、宜通气机、导气下行、强壮全身的作用。
六、隐白穴
隐白穴属足太阴脾经之穴,“太阴根于隐白,名曰阴中之阴”。隐白穴有统血、止血的作用。艾灸此穴可刺激脾经,促进气血源源不断的生化,是女性补血的大穴。
七、髀关穴
髀关穴属足阳明胃经之穴,髀关穴是胃经中脾土微粒沉降之处,是小腹之阴与股前之阳交汇之处,是调节下肢胃经之总穴。艾灸此穴,健脾除湿,固化脾土。理气和胃,治疗胃痛。对风湿、关节炎、臀部和大腿肥胖者减肥有良效。
八、下关穴
下关穴属足阳明胃经之穴;艾灸此穴对肾虚缺血或胃火导致的牙痛有良效;同时改善肾血虚状况;促进阴阳平衡,祛除胃火。
九、期门穴
期门穴属足厥阴肝经。呵护肝脏,避免肝血虚。艾灸此穴,对肝血不足有良效。
十、章门穴
章门穴足厥阴肝经。艾灸章门及期门、足三里、内关,可协调五脏、调节肝脏和胃部的气血。
- 痛经就灸这最靠谱! 2021-8-31
- 灸足底的好处有这么多哦! 2021-8-31
- 关于艾灸的15个小知识! 2021-8-30
- 眼睛出现红血丝,需要重视了! 2021-8-29
- 益智乾府灸,学习好伴侣! 2021-8-29
- 艾仁德|你被散光的问题困扰吗? 2021-8-26
- 艾灸是怎么发挥他的用处呢?图像告诉你答案! 2021-8-26
- 久咳不愈怎么办,这几个穴位你知道吗? 2021-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