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周炎,颈椎痛”艾灸取穴大不同!
颈肩痛是经筋病的一种,又称伤筋病证,主要是在经筋分布之处的筋肉挛急、掣引、痹通、转筋、强直、弛缓、体节不用等症。《诸病源候论》云:“由体虚,腠理开,风邪在于筋故也。邪客机关,则使筋挛;邪客足太阳之络,令人肩背拘急也。”可见风邪、内虚为主要致病因素,同时邪气作用的部位在于经脉。《灵枢·本藏》云:“经脉者,所以行气血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也。”风寒邪气客于经脉,则致脉络血凝气滞无法濡养筋骨、舒利关节。
灸法可借艾灸之火使气血运行通畅,正气得复,邪气得去。《神灸经论》曰: “灸者,温暖经络、宣通气血,使逆者得顺,滞者得行。”
艾灸取穴
1、风池穴在颈后区,枕骨之下,胸锁乳突肌上端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中。
2、阳陵泉在小腿外侧,当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
肩周炎即肩关节周围炎,是发生在肩关节囊及其周围韧带、肌键、滑囊的广泛性、退行性病变。肩周炎初起多为疼痛,日久则会发生粘连,重则出现肌肉萎缩,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质量。
艾灸对于疼痛或粘连情况较轻的作用比较好,粘连较重时应先用其他方法松解粘连,然后再艾灸帮助恢复。
艾灸取穴
1、肩髃在肩部,三角肌上,臂外展,或向前平伸时,当肩峰前下方凹陷处。有通经活络,疏散风热的功效,是肩部疾患的常用穴。
2、肩髎在肩部,肩髃后方,当臂外展时,于肩峰后下方呈现凹陷处。主治荨麻疹,肩关节周围炎,脑血管后遗症,肋间神经痛等。
灸法可借艾灸之火使气血运行通畅,正气得复,邪气得去。《神灸经论》曰: “灸者,温暖经络、宣通气血,使逆者得顺,滞者得行。”
艾灸取穴
1、风池穴在颈后区,枕骨之下,胸锁乳突肌上端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中。
风性轻扬,易袭阳位。在外感风寒时,选用风池可以温经散寒,祛风通络。风池是经络气血凝滞之所在,循经灸之,血行气顺,经脉自然通利顺畅。
2、阳陵泉在小腿外侧,当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
阳陵泉是八会穴之筋会,为治一身筋病之要穴,《针灸集成》云:“筋会阳陵泉筋病治此”,此穴的用法在《针灸甲乙经》有记载:“阳陵泉者……刺入六分,留十呼,灸三壮。”可见,不论针刺或是艾灸,皆可发挥此穴舒筋、壮筋的作用。
02
肩周炎即肩关节周围炎,是发生在肩关节囊及其周围韧带、肌键、滑囊的广泛性、退行性病变。肩周炎初起多为疼痛,日久则会发生粘连,重则出现肌肉萎缩,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质量。
中医认为,人过五十便正气渐损,营卫失调,阳气虚弱,肝肾不足,气血虚弱,以致筋脉肌肉失去濡养。如恰遇风湿寒邪外侵,阻滞经脉,气血运行不畅,脉络不通故发本病,或久病气血亏虚,不荣则痛。
《素问·痹论》说:“凡痹之类,逢寒则虫,逢热则从。”艾灸治疗之原理在于提高了局部的温度,使之经络舒通,气血畅通,从而达到温经散寒,活络止痛的目的,病程越短,疗效越好,病程越长,疗效越差,对年龄小者效果好,年龄大者差之。
艾灸对于疼痛或粘连情况较轻的作用比较好,粘连较重时应先用其他方法松解粘连,然后再艾灸帮助恢复。
艾灸取穴
1、肩髃在肩部,三角肌上,臂外展,或向前平伸时,当肩峰前下方凹陷处。有通经活络,疏散风热的功效,是肩部疾患的常用穴。
2、肩髎在肩部,肩髃后方,当臂外展时,于肩峰后下方呈现凹陷处。主治荨麻疹,肩关节周围炎,脑血管后遗症,肋间神经痛等。
艾灸,是治疗肩颈痛和肩周炎的常用、有效方法,但是取穴和方法有差异,希望大家能够辨证施治,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最近文章:
- 艾灸后背,全身气血流通! 2021-10-19
- 艾灸的误区,错当烤火取暖 2021-10-16
- 艾灸能盛起的原因 2021-10-16
- 这几个穴位,都是宝贝! 2021-10-15
- 小儿保健可以灸的穴位! 2021-10-15
- 肺不好的人,睡前的反应。 2021-10-14
- 九九重阳|老年人要多艾灸,活过九十九,赛过活神仙! 2021-10-14
- 手上一穴位可预防便秘,人体开塞露! 2021-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