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仁德三九灸强身健体穴位分享——雷火艾柱篇
发布时间:2020-12-4  作者:   打印  关闭

天气越来越寒冷,又到了“进补”的时节。

 

三九灸”是依据中医“治未病”的理论,顺应四时气候特点,内病外治的一种特色灸疗法。三九灸的理论是“夏养三伏,冬补三九,冬夏共调,阴阳调衡,疗效相得益彰”。


为什么要做三九灸?

 

中医上有一个说法,叫做“夏病冬治”,源于中医古籍《黄帝内经》中“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理论,适用于症状夏重冬轻的慢性疾病。

 

冬天的“三九天”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此时,人体阳气敛藏,气血不畅,皮肤干燥,毛孔闭塞,在三九天进行三九灸,能温阳益气,健脾补肾益肺,祛风散寒,起到强壮脏腑,通经活络止痛的作用。

 

每年冬天进行“三九灸”来加强和巩固“三伏灸”的作用,是对“三伏灸”的有效延续和补充,所谓“夏养三伏,冬补三九”,两者配合,能显著提高人体免疫能力,其疗效相得益彰。

 

无论大人还是小孩,都可以通过三九灸进行调治,通过穴位循经络直达病所祛除病邪。


什么是三九天?

 

冬天最冷的时候,要数三九天了。我国有“数九寒冬”的说法:“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              

 

到底什么是三九天呢?

 

三九天是指从冬至算起的第三个“九天”,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9-27天。

 

中国的农历用“九九”来计算时令,冬至为“一九天”的第一天,每九天为一“九”,第一个九天叫做“一九”,第二个九天叫“二九”,以此类推,过完“九九”八十一天,冬天便结束,进入春天,而一年中最冷的时期便是“三九天”。


2020-2021三九灸时间安排表


三九灸通常分为五个阶段:在1211日左右开始首灸,之后每9天之后再完成一九灸、二九灸、三九灸和加强灸通常效果更佳。

 

预灸      20201211日——20

 

一九      20201221日——29

 

二九      20201230日——17

 

三九      202118日——116

 

加强灸    2021117日——125


三九天保健穴位

 

冬至后天气寒冷,人体阳气内敛,气血运行缓慢,而“三九”是大自然处于阴阳交替阶段,也是人体阳气最弱的时候。阳气弱就会抵挡不住外寒湿邪,人就容易患病。

 

此时根据中医“虚则补之”“寒则湿之”和“内病外治”的理论,在“三九天”时段采用具有辛散温通功效的“三九灸”。

 

在此三九欲来之时,小艾为大家总结了三九灸养生保健穴位如下,希望艾仁德的雷火艾柱能够给您带去冬日里的温暖,即便是在寒冷的冬季,也温暖如初,强生健体不受寒风侵袭。




大椎:诸阳之会,激发诸阳阳经之气,通阳活络;

 

命门:益肾壮阳;

 

中脘:健运脾胃,益气养血,理气消滞;

 

神阙:回阳益气,助阳气之升发,宣通血脉;

 

关元:益气温补元阳;

 

足三里:调理脾胃,化生气血,扶正培元;

 

三阴交:健脾、补肝、益肾;

 

这些穴位可扶助人体的阳气,从而达到增强人体抵抗力、预防寒邪侵体的目的。

天冷勤泡脚多搓手

 

三九天,记得睡觉前用艾仁德足浴包泡脚,不仅能驱寒消除上班的疲劳,还可以促进睡眠,睡个好觉哦!



 

养成搓手的习惯对身体健康大有好处,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预防感冒。

 

在这段最冷的日子里,你带着一身疲倦和严寒回到家,迎接你的可能是一桌冒着热气的饭菜,可能是黑夜里的一盏灯。

 

这样的日子里,来一次暖及全身的“三九灸”,让疲倦和寒冷随着轻烟隐去,再合适不过了。

 

Copyright © 2020-2022 嘉兴元一医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浙ICP备1805780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