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仁德三九灸穴位分享
发布时间:2020-12-5  作者:   打印  关闭

三九灸补一冬,来年无病痛

三九天气候寒凉,而“寒主收敛”,人体处于收敛状态,影响气血循环;再加上三九天本来又是人体阳气最弱的时候,也是人们最容易诱发虚寒之症的时候。而艾灸为纯阳之火,推动气血循环,能够温润五脏,这时艾灸在防病养生上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九灸 · 冬日里的一把健康火

 

中医《黄帝内经》说“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肺、脾、肾脏器的虚弱(亦即免疫功能的低下)是身体致病的关键。所谓“寒者热之”,“三九灸”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温热疗法,效果显著,跟“三伏灸”一样,长期受到灸友的热捧。

 

每年冬天进行“三九灸”来加强和巩固三伏灸疗效,是对“三伏灸”的有效延续和补充。“三九灸”与“三伏灸”相配合,阴阳并调,夏养三伏、冬补三九,通过这种灸疗能显著提高人体免疫能力,提高人体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其疗效相得益彰。

 

冬伤于寒,春必温病

 

三九是一年中阴气最盛,阳气尚属微弱状态时,很多平素体虚多病,阳气虚弱者或身患各种慢性难治病的人,阳气下陷于肾寒之水里无力升发,这种情况首选三九灸!

 

三九灸,身体得温,肾水不寒则肾阳上升,肾水自升输布于全身温煦四肢而手脚温暖,全身怕冷的症状渐渐就会消失,所以说“荣卫的寒根于肾气”,长期坚持熏灸,手脚根本不会冰凉。

 

“寒主收敛”,肾水寒者则寒湿邪气就会更加内闭锁于体内,容易出现病情加重或旧病复发;原来就怕冷的人此时更是雪上加霜,变得更加怕冷,四肢如冰,腰腿寒痛等,严重者甚至感到寒气从心里发出来般冷得发抖,全身如被包裹在寒冰里一样;还有感冒,鼻炎,哮喘发作,腹痛腹泻等症状,严重者甚至发生病情突变危险。

 

三九灸的人群

 

✍ 冬季常见慢性病,如风湿、类风湿关节炎、肩颈腰不舒服、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呼吸道系统症状等。

 

✍ 颈肩腰背酸痛、长期失眠、手脚冰凉、经常易患病群体等,象这类朋友,明显特征就是自身属于亚健康,免疫力低,抵抗力差,体弱多病等,施灸有防病保健改善身体的作用;

 

✍ 正常的家庭艾灸养生的群体,利用三九灸,提高和促进自身的正气,增强抵抗力,为新的一年身体储存能量。

 

总之,三九灸对于身体阳虚和气虚的朋友效果要更好。

 

三九灸的注意事项

 

1、因为天气寒冷,所以做三九灸时要注意保暖,避免风寒。

 

2、孕妇、2岁以下的婴孩、过饱、空腹、醉酒等朋友不宜施灸。

 

3、每次施灸后,饮温水,尽量少吃或不吃辛辣、燥热食物。

 

个体穴位选择时,最好去医院辨明体征后再施灸,不要乱选穴位,盲目施灸。

三九灸对人体的益处

 

坚持三九灸可以温阳益气、祛风散寒,起到通经活络止痛、提高人体抗寒能力和提高免疫力,增强人体正气等功效,可以排出体内长期滞留的风、寒、暑、湿、燥、火、热等。

 

三九灸的穴位选择

 

关元、神阙、三阴交、命门、大椎、足三里、脾俞、肾俞、中脘、气海、涌泉、身柱、风门等穴,如果是保健灸,小艾建议不必全部穴位施灸,只用选取部分穴位即可,强身健体穴位具体搭配,请看下图。


 


A、预防、治疗感冒:大椎、风门、身柱

 

B、体质弱、手脚冰凉:大椎、关元、中脘、足三里等,上肢常加灸外关、阳池;下肢部常选取足太阳膀胱经。

 

C、胃寒胃痛:神阙、水分、中脘等穴。

 

D、类风湿性关节症:肾俞、中脘、神阙、阿是穴、足三里等 

 

E、颈肩等不舒服:阿是穴、大椎、天柱、天宗、肩井、合谷、外关、后溪等。

 

Copyright © 2020-2022 嘉兴元一医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浙ICP备18057803号-1